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除了需要好的编导,还需要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表演者来把控GA黄金甲平台、驾驭、实施、处理表演的宏观构思与微观细节,才能将编导的设计变得生动、有感染力。
舞蹈表演GA黄金甲平台中的“创造力”,是表演者的一种独特能力。它源于个人天赋,却伴随着专业能力的积累、潜能的激发、造诣的提升而不断凸显,并与舞者的生命经验、文化自觉、个性创造、精神气质不断融合,逐渐形成舞蹈表演中独一无二、和而不同的艺术风格。重视和培养舞蹈表演者的创造力,应成为当前和今后舞蹈教学、表演的重要内容。
舞蹈艺术的魅力在于通过身体语言展现作品精神和美的内涵,舞者作为舞蹈作品的最终表演者,其创造力直接影响着作品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的表达。一个优秀作品的诞生,除了需要好的编导,还需要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表演者来把控、驾驭、实施、处理表演的宏观构思与微观细节,才能将编导的设计变得生动、有感染力。纵观近几年的舞蹈表演,尤其是2023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艺术家们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总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也依然存在着典型性不足、形象雷同、表演个性不突出的现象和重技术技巧、轻艺术价值等问题,影响了舞蹈事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舞蹈表演人才“创造力”的缺乏。
对于舞蹈表演人才来讲,创造力就像营养素与人体的关系一样,不仅是基本的生存需要,更是补充营养、增强活力、促进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舞蹈作品中的故事和情感表达,需要表演者具备解读作品的能力和创新的表现手法,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解释和创造,将舞蹈的内涵和情感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才能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舞者的创造力可以推动舞蹈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力犹如表演中的“发动机”,能够使舞者带着热情去挖掘自身的生命经验,不断GA黄金甲平台进行舞蹈语言创新,使舞蹈作品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们,以独特的创造力塑造出一个个经典形象,为舞蹈表演GA黄金甲平台做出了奠基性的尝试,这些形象至今仍在舞台上充满生命力。如舞蹈艺术家赵青,以富有激情的表演成功塑造了民族舞剧《宝莲灯》中的“三圣母”形象,开创了民族舞剧表演的先河;舞蹈艺术家陈爱莲以抒情、细腻GA黄金甲平台、规范、精致的演绎,塑造出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中身姿柔韧的少女形象并留在几代人心中……这些作品焕发出的经久不衰的魅力,正是艺术家们在各自生命经验中汲取艺术的滋养,以各自独特的精神气质,进行艺术个性化的探索,不断打破自我、审视自我和突破自我的结果。
舞蹈表演者在整个艺术人生中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即用身体跳舞、用脑子跳舞和用灵魂跳舞。在这三个阶段中,创造力始终是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综合素质和挖掘潜质的重要标尺。第一个阶段用身体跳舞是指专业院校对舞者从小进行的培养,重点是规范舞者身体,使他们掌握风格、精进技艺、具备表演的相关能力,并将其逐渐塑造成具有初步创造性思维的艺术工作者。第二阶段用脑子跳舞是指在职业表演生涯阶段,以建立终身的自我修养为目标,通过综合的艺术素养,实现从自我塑造到自由的艺术创造,形成职业表演者的艺术“闪光点”和“个性”。第三阶段用灵魂跳舞则是更高级的自我修养,指舞蹈家自由运用艺术创造的能力,表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艺术家的终极目的。如舞蹈艺术家资华筠,不仅首演了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飞天》《孔雀舞》,还以更精深和广阔的艺术视角研究舞蹈,创立了“舞蹈生态学”,填补了中国舞蹈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出版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专著和论文,加快了舞蹈学科的整体进程。她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倡导尊重、保护、传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是一位真正以灵魂舞蹈的艺术大师。
创造力的培养艰难而漫长。补足创造力营养,一是要在精进“基本功”的同时解放身体。打牢基本功是保证身体自由创造的基础,但要在表演创作中“忘记”章法的禁锢,将“有法”的身体化成“无法”的表现,形成创造性的审美和诠释。二是持续养成表演个性。作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系统性的授中,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抽离出每位学生的独特气质,加以强化、引导和保护。作为编导应该从表演者的身体表征中挖掘深层的精神世界,根据其性格特点去打造符合其个性的作品,这样,舞台上的不同作品才能各美其美。作为表演者应该了解自身经历的与众不同、无可替代,要重视并保护好自己的艺术直觉,既不模仿他人,也不重复自己。三是综合锤炼创造力。表演者要不断地探索、挑战和实验新的动作、新的形式和新的表达。要善于观察事物,丰富自己的想象,充分培养自己对生活、对情感的感知能力,激发个人创造力;要善于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来分析人物,建立舞蹈形象创造的思维逻辑;要不断增加自身阅读量,从文化基因中去提取与创作相契合的审美元素并加以发展,增加内在的精神储存和知识储备。
一名舞者从展示天然的肢体美成长为能够表达人类较高精神境界的艺术家,须将塑造“典型”艺术形象作为终生的艺术追求,并始终以“创造性”表达作为衡量自我、突破自我、检验自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