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新农人”。一是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推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开设“大国三农”“中华农耕文明”等课程思政示范课,融入晏阳初、陶行知等乡村教育故事,纳入隆平学长、甜瓜女王、蚕桑院士等事迹,培育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情怀。落实新时代耕读教育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组织“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等,推动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受锻炼、长才干。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坚持通识为基、专业为本、实践为要的新农科人才培养理念,健全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协作培养机制,探索大农科专业“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年级大类培养,二、三、四年级专业分流培养)GA黄金甲平台。实施“神农班”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提质计划,全面落实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要求,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行硕士研究生“乡村振兴专项”计划,在农科优势专业通过本硕博贯通方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是推动专业优化升级。聚焦农业强国对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推进农理、农工、农文、农经交叉融合,布局建设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等新兴专业,开办智慧园艺、水资源与生态文明等跨专业课程模块,现有涉农专业23个,其中1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强化科技创新,点燃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新引擎”。一是布局建设重大科研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强化有组织科研,完成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柑橘种质资源库、家蚕种质资源库等科技平台建设。创建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开展规模化、工程化、智能化种质创制,成为全国育种创新五大专业化平台之一。成立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基因编辑、未来食品等领域攻关。二是加快重点领域科研攻关。“十四五”期间承担农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0项,在基因组学、生物育种、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重大病虫害灾变机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成功绘就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GA黄金甲平台,入选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成功研制全球首张油菜液相育种芯片,8项农业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示范推广优质水稻“西农优30号”、优质黄籽油菜“渝油28”、优质高繁“大足黑山羊”等动植物新品种(系)30余个,转化应用“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榨菜数智化播种”“火锅毛肚绿色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60余项,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深化校地合作,激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新动能”。一是合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团队+平台+基地+项目”四维联动机制,与地方政府、兄弟高校共建宜宾研究院、涪陵研究院等,推动建强“涪陵榨菜”“石柱黄连”等特色优势产业。与西部地区50余个市县区和100余家企业共GA黄金甲平台建科技小院、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90余个,选派科技特派员、产业村支书1300余人,助力打造“潼南柠檬”“酉阳青蒿”“丰都肉牛”等优势农业品牌。二是大力培训兴农富农专业人才。高质量实施重庆市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创新“线下集中+网络研修+实践教学+导师指导”模式,构建“基层党建、农业科技、乡村治理、三产融合、实践创新”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年均开展各级各类农业管理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乡村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多种类型培训班50余期,培养农业农村人才近5000人次。三是实施定点帮扶提升行动。完善“干部驻村+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立体化帮扶体系,突出产业振兴和教育提升两大帮扶重点,倾力推进云南昌宁县和重庆城口县定点帮扶工作,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连续4年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最高等次“好”。
推进GA黄金甲平台国际交流,开辟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新局面”。一是加大农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与美国、澳大利亚2所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2个农科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约700人。建成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基地90余个,打造包括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项目、暑期国际课程周、国际课程云课堂的“学行天下国际学分”体系,丰富学习资源供给,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二是提升涉农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水平。在重点国别和涉农领域打造标志性国际合作平台,现有1个科技部国际合作示范基地、8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6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举办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产业发展合作论坛、国际柑桔苗木大会等,推动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联合攻关。三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涉农领域。建立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府学员30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讲好国际减贫与乡村振兴中国故事。组织专家赴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开展调研及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建立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共同研发10余款新型农产品,积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携手维护区域粮食安全。